買了書就以為自己唸了很多書..
加入健身房會員就以為自己變瘦了…
很認真,並不代表真正在做!!!
阻礙本質思考的九個慣性,可能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
如何打破自己的框架,我想有一個笨方法也許可以試試看
憲哥說過:「應用」之前,先「硬用」
每次我們要做一個思考或決定的時候,可以拿來用「#九個慣性」分別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落入這些陷阱,透過練習,慢慢的越來越熟練…
肥肉三層,非一日之饞
如果無法順利減肥的事實背後,隱藏一個不願面對現實的自己
那麼,瘦不下來的原因,應該就是我們畫錯重點呀!!!
Chapter 1 意外的,人並不會深入思考
「認真思考」或「花時間思考」並不等於「本質思考」
阻礙本質思考的九個慣性:
【1. 反面結論】
把現象當答案,對於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本質毫不關心
直觀思考:累->睡
【2. 滿足於一般性解答】
發胖:少吃,多動
但如果,無法順利減肥的事實背後,隱藏一個不願面對現實的自己
應該採用其他具體對策:體重計視覺化,一個蛋糕需走路一小時等等
【3. 依賴架構(Framework)】
學會SWOT就甚麼都要SWOT一下
會產生莫名的成就感,但其實已讓人停止思考
【4. 順應類別】
將事情分類後,就以為自己已經思考
喜歡講道理因為對方念理科
業績差->因為是組裝產業
【5. 因關鍵字而停止思考】
隋便用漂亮的關鍵字,沒有深入思考真正的意義
核心競爭力,CRM,BPR,藍海策略,(靠…我想到QbD)
【6. 堅持初期假設】
假設,應配合新的資訊及發現不斷進化
但典型症狀是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,可是…不過…但是…
P&G Cheer全溫度洗衣粉,在美國大賣,在日本卻失敗
【7. 忘記了思考的目的】
一味的埋首努力,但不知不覺讓這件事變成目的
變成為了搜集資訊而蒐集,反而一直停溜在事物的表層
*小孩不吃飯硬逼他吃,但大人卻忘記為什麼要吃飯的真正原因?0.0
【8. 偏重過程】
繞著過程轉,誤以為在思考
Q:客戶需求是甚麼A:做客戶問卷就知道了
【9. 喪失主體性】
不知不覺中,依賴別人的大腦在思考
所謂,就是這樣吧;說的也是…
將自己的想法拋諸腦後,沒有以自己為主體在思考,而是完全把問題丟給對方
拿著鐵槌鎚,就會把所有東西看成釘子
工具是讓我們拿來使用,而不該是我們被工具使用
找出自己的慣性,讓思考繼續拓展,不要只想用How to來解決問題
具體改變行動,可以有效克服慣性,透過改變行動來改變意識,會比透過改變意識來改變行動容易些。
#本質思考 #九個慣性